【蜀相原诗及翻译】《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追忆与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贤才的敬仰。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杜甫怀古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一、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期间所作,借古抒怀,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描写武侯祠的景物,引出对诸葛亮功绩的回顾,并以“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道出了诗人对英雄未竟事业的惋惜之情。
此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同时,它也反映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二、原诗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丞相的祠堂在哪里寻找呢?在锦官城外,那里的柏树茂密阴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阶前的绿草独自呈现春色,树叶间黄鹂的鸣声徒然悦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诸葛亮多次被刘备三顾茅庐,为天下大计出谋划策;辅佐两代君主,尽心尽力。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他出征尚未成功就先去世,令后世英雄常常泪洒衣襟。 |
三、结语
《蜀相》不仅是一首怀古诗,更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佳作。杜甫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间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关切。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