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相觑解释及出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成语或俗语,用来形容特定的情境。其中“面面相觑”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彼此对视、不知所措的状态。本文将对该成语进行详细解释,并列出其出处和相关用法。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面面相觑 |
拼音 | miàn miàn xiāng qù |
含义 | 形容人们因惊讶、困惑或尴尬而互相看着,不知道该怎么办。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多人在同一场景下的反应,尤其是面对意外事件时。 |
近义词 | 相视无言、面面俱到(注意:此为近义词,但含义不同) |
反义词 | 齐心协力、从容不迫 |
二、成语出处
出处 | 《明史·王家屏传》 |
原文 | “诸臣进言,皆面面相觑,不敢出声。” |
释义 | 描述大臣们在面对皇帝的责问时,相互对视,不敢说话的样子。 |
三、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 说明 |
他突然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 表达众人因问题突兀而感到困惑。 |
考试时,题目太难,考生们面面相觑,纷纷皱起眉头。 | 描绘学生面对难题时的无奈状态。 |
突然停电,房间里的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 展现突发事件下人们的慌乱反应。 |
四、总结
“面面相觑”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成语,适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集体反应。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也反映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真实心理状态。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与情境。
通过表格形式的整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掌握该成语的含义、来源及使用方式,从而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